汉中文化网—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
站内搜索:
首页
视点
人物
文史
旅游
民俗
行业
收藏
视频
商城
读吧
艺术
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汉中文化网
>
文史
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
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和三国诸葛亮的运兵之地。这里曾发生过“肖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有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的石门隧道;有郭荣章老先生《石门大全》记载177品摩崖石刻,其中:《石门铭》、《石门颂》、《衮雪》等石门十三品被誉为“国之瑰宝”。因摩崖石刻的历史、
陆游的汉中情怀:梦断梁州
据《尚书?禹贡》记载:上古时候大禹治水成功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梁州属其一,大致在川、陕、甘交界一带。现在南郑县和勉县接壤的地方有一座梁山,梁山之名应该和梁州有关。随着朝代的更替,梁州也先后有了汉中、南郑的称谓。说到梁州,不能不想起陆游的一首《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
汉中拜将坛址考 兼与陈孟林先生商榷
四百炎刘此地开,登坛国士果奇才。 陈仓度后秦方定,火井燃时楚已灰。 水咽波声思上将,城临老树伴崇台。 忠魂恸共寒烟散,挂甲亭前春不回。 这是清代著名诗人前人咏汉中拜将坛的诗句。拜将坛、古汉台、饮马池是汉中遐迩闻名的西汉三遗址之一。公元前206年,汉王设坛拜将,拜将
石门“十三品”的搬迁和保护
1958年,国家决定修建褒河水库,建设水电站,从灌溉和发电两方面造福于汉中人民。为了保护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水坝地址选定在石门隧道以北十五里的老君崖,川陕公路从褒姒铺上山,绕七盘岭鸡头关到褒城县城。水坝东面沿半山腰修石渠穿越石虎峰,经河东店东北顺山边丘陵地带而下,扩灌农田。按照这个
苏轼与褒城牛头寺
苏轼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享年64岁,四川眉山人。 近读市档案馆所藏清道光《褒城志》,发现志书收有苏轼的诗。且该诗在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和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里亦有记载。现辑录如下: 崇庆寺,在褒城西南二十五里,俗称牛头寺,唐建。宋苏轼常寓
从地名看刘邦在汉中的印迹
尽管刘邦在汉中活动不过短暂数月,然而在汉台区这块大小不过500多平方公里的版图上,遗留下刘邦相关的历史地名就达15处之多。再加上解放后新生的地名及其他名称,足有40多处,其密度和集中程度在全国也绝无仅有,只有在大汉朝的发祥地——汉中才有这种可能。这些历史地名门类之多亦是惊人的,不
汉三杰与汉中
在汉中拜将坛亭子的柱子上刻有民国时冯玉祥将军的一副对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联中所谓“三杰”,就是为刘邦打下天下、建立汉朝的三个功勋最大的人物:萧何、张良、韩信。据《史记》记载:汉朝建立后,刘邦总结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
历史上的汉南书院
地处汉台区中学巷西段的汉中中学,其前身为“汉南书院”。它历史悠久,距今已276年;规模宏大,曾有七院100多间房舍;声名远扬,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截止民国末年,一直为汉中乃至陕南的最高学府。 汉南书院在乾隆时期已成为汉中最大的学府,因治学严谨,仅科举荣获进士者即有14人之多,
汉中解放综述
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4纵12旅和西北民主联军38军17师奉中原军区命令,共同组建陕南军区,并经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组建陕南区党委和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准备解放全陕南。 1949年下半年,陕南军区北向有力地配合了1野解放西
《汉中府志》流传趣史
古方志重印是地域古籍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汉中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古方志重印当推清嘉庆年间汉中知府严如煜(?—1826)续修的《汉中知府》(33卷)一书的重印。民国13年(1924),《续修陕西通志》开局修纂,檄令各道县采集事迹,汉中各县士绅亦倡言修志,风动一时,急需《汉中府志》以资参考
共33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3页
共4页
推荐
更多 >>
·
贾平凹: 凡是熊猫住的地方 都是好...
·
中国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与略阳的历史文化...
·
汉中——古人类绵延不绝的世界胜地
·
汉调桄桄的伴秦特色
·
陕西秦岭南麓首次发掘出土早期现代人化...
·
汉中市文化产业调研座谈会在城固召开
·
梁中效|汉水女神颂
·
古代汉中社会演变
推荐
更多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机会
|
友情链接
|
隐私保护
|
网上投稿
|
陕西网络辟谣
|
手机版阅读
汉中文化网
www.hzwhwang.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0438号-1
网站编辑E-mail:bianji@hzwhwang.com QQ:3477833007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
汉中文化.com
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2226631